作者陈先枢杨里昂彭国梁摄影乔育平岳麓山上的国宝:禹碑在岳麓山左峰最高处的山崖边,有一座石砌的亭子,内有一块一人多高的古碑,它就是遐迩闻名的海内奇碑——禹碑。年建禹王碑石砌碑亭碑文九行,共七十七字,每字若五寸见方,字体既非甲骨文,也不是钟鼎文,奇古不能辨认,有人称为蝌蚪文,有人称为鸟篆。自明代以来,多人试图破译,但多出于臆测。比较而言,杨慎的译文稍为可信。他的译文是这样的:承帝曰咨,翼辅佐卿,鸟兽之门,参身洪流,而明发尔兴,久旅忘家,宿岳麓亭。智营形折,心周弗辰,往来平定,华岳泰衡,宗疏事裒,劳余神禋,郁塞昏徙,南实衍亨,衣制食备,万国其宁,窜舞永奔。岳麓山禹碑关于禹碑的来历,民间传说大禹当年治水来到岳麓山,见山中有蟒蛇作害,特立此碑以镇之。禹碑附近至今有蟒蛇洞遗址,碑下又有一条禹迹蹊,相传是大禹疏凿开出的。蹊上有拖船埠,杂草丛生,枝叶都是向左下方披靡,老百姓都信是大禹拖船过埠时留下的痕迹。这毕竟是传说。典籍上则说此碑原在南岳衡山,东汉赵晔所撰的《吴越春秋》和南北朝郦道元所撰的《水经注》中均有记载。原碑在南岳岣嵝峰,故又称岣嵝碑。唐朝时,韩愈和刘禹锡都去寻访过,留下题咏,但无所获。韩诗云:岣嵝山前神禹碑,字青石赤形朴奇。蝌蚪拳身薤叶披,鸾飘凤泊拿蛟螭。事严迹秘鬼莫窥,道人独上偶见之。我来咨嗟涕涟湎,千搜万索何处有?森森绿树猿猱悲。刘诗云:常闻祝融峰,上有神禹碑。古石琅姿,秘文璃虎形。宋人何贤良于嘉定九年()游南岳,请一樵夫作向导,前往岣嵝峰寻碑,过隐真屏,又渡过两条溪涧,攀萝扪葛,终于来到苔藓所封的古碑前,他将其字一一摩下,到长沙时,复刻于岳麓山石壁之上。此说应该是比较可信的。禹碑移刻岳麓山后,又被草莽所掩没,明代嘉靖年间,重新被发现,被人们视为神物,流传海内,引起轰动,云南、四川、河南、西安、绍兴等地均有摹本。禹碑右古刻两通历代歌咏禹碑的诗不少,其中刘汝南所作《夸神禹碑歌》原文如下:吾闻岣嵝之山图牒故,神禹按之平水土。元彝一夜发简书,海若天吴莫敢覩。金符玉册奏成功,天地成平四海同。未向会稽藏简宇,先勒名岳播神工。衡山古镌今明灭,吊古雄才空嗔咽。千秋万载不复闻,七十余字谁称说?近年至宝出人间,此碑乃落岳麓山。神物守护在莾苍,霜凌雨溜赤石斑。岂是苍冥移鬼方,鸾轩凤翦翩然下。虎跃龙腾争为驰,我昔持之不能读。空堂一幅开岳谈,即今倚石辨赤文。海水欲翻泰山覆,山阿含睇已无人,洞庭萧萧落黄木。此诗刻于禹碑亭右的石壁上,至今清晰可诵。年,禹碑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wh/6277.html